服务热线:
15028752820

太平洋战争初期的燃油与后勤:石油在日美开战前后的地位与作用

详细介绍

  按:本文编译自外文杂志,原作者是一名美国空军中校。编译本文并不表示赞同原作者的观点或证实文章的主要内容,仅供读者参考。配图有增补。

  有一句老话是这样说的:“外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指挥官及其参谋人员一定记住,无论是对友军还是对敌人而言,后勤对实现总体目标都是至关重要的。

  “石油短缺是日本军事形势的命门。对那些准备发起战争的人来说,这是主体问题,同时也是日本走向战争的原因……没有石油,日本妄称的自命不凡的帝国只能是虚幻的泡影。”

  在1941年日本下定决心与美国开战的过程中,石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与美国、英国和荷属东印度的政治关系恶化,日本石油储备和供应的未来陷入了危险之中。当外交努力未能解决政治僵局时,日本计划通过军事手段夺取它在外交上没办法实现的目标。这种军事选择必然会导致与美国的战争。以这种思想为指导,日本计划迅速消灭来自美国的任何短期威胁,同时夺取所需的石油。

  日本人并不是第一个忽略后勤重要性和脆弱性的人。早在1187年,历史就证明,后勤在基督教十字军败于哈丁战役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邪恶的敌军指挥官萨拉丁夺取了战场上唯一的水源,并让十字军没有办法获得水源。

  1941年6月是一个决定日本未来石油供应的关键月份。自1940年9月以来,日本人一直在与设在巴达维亚(即今天印尼首都雅加达)的荷属东印度殖民当局开展经济谈判,并寻求在荷属东印度群岛取得特殊经济地位。早在之前的1940年7月和之后的10月,美国便对日本实行了航空燃油、铁和废钢材禁运,作为对日本侵占法属印支半岛北部的回应,这迫使日本人开始寻求可替代的原材料来源。此外,日本于1940年9月27日与德国和意大利签署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该条约直接针对美国,此举进一步恶化了美日关系。

  看上去,荷属东印度群岛刚好符合日本人的需要:纳粹德国(日本认定的盟友)已经占领了荷属东印度的殖民母国,而且在地理位置上,日本比荷兰及其西方盟国更靠近荷属东印度群岛。因此,对日本人来说,比起日渐强硬的美国,荷属东印度群岛更能满足日本的需求。日本方面提出的要求包括参与荷属东印度群岛的自然资源开发,获得在荷属东印度群岛开采和经营自然资源的自由,以及得到稳定的石油供应。然而,日本的这些愿望将遭受严重挫折。

  图2.日本讲谈社1942年4月发行的绘本《大东亚战争》中的插图,右侧标题意为“南洋是一座宝库”,背景中可见类似石油钻井塔架的东西,日本对东南亚石油资源的垂涎在这幅图中暴露无遗

  荷属东印度当局愿意与日本人进行谈判,但他们不愿对日本人做出进一步的经济让步(即增加非石油类产品供应)。尽管非石油类产品供应增加的幅度小于日本人要求的幅度,但也确实满足了日本方面的需求。日本方面要求增加石油出口量的要求已呈递给荷属东印度石油公司,但日方的这些要求被“延缓执行”。同样,日本方面在荷属东印度群岛开展军事和政治活动的要求也被拒绝。1941年6月17日,日本与荷属东印度当局的经济谈判中断。

  荷属东印度当局与东京方面的会谈破裂后没几天,1941年6月20日,美国方面宣布,从即日起将不再从美国东海岸或墨西哥湾沿岸港口运送石油至西半球以外的地区。1941年6月,美国东海岸地区出现了燃油短缺的情况。这样,从政治角度来看,对美国政府来说,将石油从国内短缺的地区运给一个好战的外国政府是站不住脚的。反之,从日本的角度来看,他们最想要的商品被禁运了。

  由于局势出现了这样的逆转,因此日本方面认为,它必须朝着确保东南亚石油来源的方向迈进。其结果就是,在1941年7月2日召开的一次御前会议上,日本方面通过了《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通过执行一项大胆的计划,日本打算占领法属印支半岛南部地区,并希望在南洋地区取得军事态势上的优势,同时迫使荷属东印度当局同意日本的要求。

  在日本内部,关于侵占法属印支半岛南部并非没有争议。饶是如此,最后日本方面还是认为,此时是对法属印支半岛南部领土进行军事占领的绝佳机会,不容错过。通过占领法属印支半岛南部,日本将巩固其战略地位,这将阻止美、英、荷、澳四国扼住日本的经济命脉。此外,占领法属印支半岛将对重庆的中国国民政府构成打击,并有助于解决“中国问题”;此举也将给荷属东印度当局施加压力,迫使他们满足日本的要求。日方并未将此举视为是朝着对美、英或荷属东印度发起战争而迈出的一步,东京方面希望经济谈判能够继续下去。进入印支半岛南部是一项先发制人的行动,如果与美、英、荷、澳四国的冲突不可避免,那么占领印支半岛南部将使日本获得先手优势。令人好奇的是,倘若日方后来意识到他们的行动最终变成了一个“自我应验”的预言,不知会作何感想。

  日本没怎么考虑美、英、荷、澳四国会对东京方面派兵进入印支半岛南部的行动做出何等反应。确实,东京方面认为,这一行动是有可能成功的,因为其认为美国对日本的这一行动实施经济制裁威胁的可能性不到50%。尽管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曾向日本驻美国大使野村吉三郎暗示,如果东京方面派军队进入印支半岛南部,那么“制裁就会发生”,但日本人认为,美国不会采取这样的行动,因为这会在美国还没做好战斗准备的情况下就挑起战争。

  日本方面这样想是合乎某些逻辑的。自1941年3月以来,美国一直在和日本进行对话,以避免爆发战争。但是,尽管美国想避免战争,但其也不想为此而牺牲国际行为的根本原则,因此美国很快就对日本的举动做出了反应。随着日军开进法属印支半岛南部的殖民地,美国于1941年7月25日冻结了日本的所有在美资产,英国及荷属东印度当局很快也发起了各自的日本资产冻结行动。

  由于采取了此类冻结行动,因此上述国家和地区对日本所需的所有石油产品实行了全面禁运。不过,罗斯福本意并不打算对日本实施全面的石油禁运,他认为这样做会导致日军入侵荷属东印度和马来亚,并占领那里的油田,这会使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卷入一场没有为之准备好的冲突,而这将以牺牲精力去解决欧洲战争问题为代价。罗斯福政府的冻结令允许日本方面申请石油出口许可证,但是,罗斯福政府内部的强硬底线是要完全冻结,因此日本方面提出的申请从未获得任何许可。

  图5.美国的日本侨民。对她们来说,资产冻结只是个开始,日美战争爆发后,他们中的很多人将迎来被关入集中营的命运

  这种情况使日本陷入了困境:日军进入印支半岛南部并没获得任何石油,但现在它们已经被切断了每年所需石油来源的90%。自20世纪30年代初以来,日本确实已经建立起了战略石油储备,因此他们手头上的石油尚可支撑一段时间,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它们能尝试找到摆脱僵局的外交途径。

  1941年的整个夏天到秋天,日美两国的谈判几乎陷入了白热化状态。在日本停止军事扩张之前,美国是不会中止其所主导的禁运的。实际上,日本将不得已吐出其吞下的部分利益:美国提出了让日本从其占领的所有法属印支半岛和中国领土撤军的要求,这种要求是日本方面所没有办法接受的。同样,日本方面的谈判底线表明,美国必须接受东亚目前的现状,东京方面只是含糊其辞地承诺,一旦在远东建立了“基于公正的和平”,日军将撤离有争议的地区。

  图6.对日本人来说,所谓“撤军”就是个幌子。实际上,日本人对“扩大帝国版图”的启蒙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上图所示为日本小学馆刊发的1943年5月号《好孩子之友》中的插图

  与此同时,日本的石油储备在一天天地减少。如果日本人不能通过谈判获得石油,那么将不得已使用武力。距离日本最近的石油产地是荷属东印度群岛。可以在不与英美两国开战的情况下把那里的石油抓到手里吗?东京方面认为开战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有很多。

  日本方面当时已经掌握了英国战争内阁的会议记录,其中指出,如果日本入侵荷属东印度群岛,那么英国将与荷兰并肩作战。日本人也知道,只要它们和英国爆发任何冲突,英国人都会设法让美国站在英国一边。美国海军部下属的战争计划分部部长里奇蒙德凯利特纳海军少将向野村吉三郎透露了这一政策,即“鉴于其协助英国的政策和对自卫权的解释,美国不会容忍日本对马来屏障的威胁”。

  美国并没有将其利益局限于英国一国。在罗斯福发给野村的一份说明中,美国表示,只要日本对邻国做出任何进一步的侵略举动,美国都将被迫“立即采取它认为有必要的所有步骤”来维护美国的利益。最终,日本外务省认为,在华盛顿、伦敦和荷属东印度(巴达维亚)之间已经达成了某种军事协议。日本外务省提交了两份报告,以支持其声称存在并且正在实施的美、英、荷、澳四国联合防御协议。

  图7.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右)和战争爆发前夕以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助手的身份赴美的来栖三郎(左)

  由于有可能出现一个针对日本的潜在同盟,那么,日本人还能将美国人的警告仅仅视为一种恫吓并不予理睬吗?或许,美国人确实只是在吓唬日本人,但驻扎在菲律宾克拉克机场的B-17轰炸机和位于马尼拉湾的甲米地海军基地确实对日本通往东南亚的交通线构成了战略威胁,日本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或“马来屏障”中所能获得的任何原材料的海上运输线都可能受到驻菲美军的攻击。因此,如果日本无法通过外交手段获得所需的资源,就必须想办法对付菲律宾的美军。

  所有这一些因素促使日本方面相信,它们最终将不可避免地与美国发生冲突。早在1909年,美国就被确定为日本的主要假想敌之一。确实,在实施石油禁运后不久,日本就意识到日美两国的立场是相互排斥的。在1941年9月6日举行的御前会议上,有关此问题的文件材料已被分发给与会人员。文件中写道:

  “与美国的战争是否不可避免?……看来,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是基于‘维持现状’的思想,目的是统治世界并捍卫民主,以防止吾之帝国的崛起和在东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指出,日本和美国的政策是相互矛盾的。虽然从历史来看,两国的关系有时紧张而有时是温和的,但两国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终将导致战争。”

  “如果我们为了暂时的和平而放弃一部分国策,以此来向美国妥协,那么美国的军事地位将得到加强,肯定会要求我们做出十步乃至百步的让步,最终,吾之帝国将不得已匍匐于美国脚下。”

  应当指出,这些不仅是某个人的观点,而是当时日本政府和日军大本营的观点。日本要想获得其所需的石油和其他资源,就必须控制荷属东印度群岛和马来群岛。此外,日本还必须消除美国对这一计划的威胁。

  图9.除了军部,日本国内各界对侵占南洋也是不遗余力。图为日本医学博士中山英司所著的《日本人的热带适应性》一书,用来为日本帝国向东南亚拓展“生存空间”背书

  日本的海军战略是建立在这样的前提下的,即美国和日本的战争将在一次决定性的战斗中决出胜负。日本方面认为,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规模庞大的美国舰队在兵力上比日本舰队足足享有5∶3的优势,这股兵力将横跨太平洋来攻打日本。在此期间,日军最初会派出潜艇削弱美军舰队的实力;随后,日军会将陆基和舰载飞机投入战斗。一旦战斗力被削弱到足够低的美军舰队进入西太平洋,日本帝国海军将出动主力,并与前者展开一场经典的战列线式的战舰海上对决,日本人将不可避免地赢得最终的胜利。

  这一战略的问题就在于,它是一种被动的策略:要想让南下占领荷属东印度群岛和马来群岛的行动取得成功,日本就必须将其大部分舰队兵力用于支援两栖登陆。海上决战式的战争计划将战斗的主动权和时间都留给了美国海军。在美军太平洋舰队移防珍珠港之后,使日本海军面临的风险更大了。如果能将美军太平洋舰队消灭在珍珠港中或使其丧失战斗力,那么就可以剥夺美军舰队的主动权,并让日军不受阻碍地在南洋地区自由行动。这种思路完全违背了前三十年的日本海军学说(“渐减迎击作战”),但这项提议是由时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提出的,因此不能被轻易地搁置在一旁。

  山本五十六反对与美国开战。他认为,基于美国的物质和工业实力,日本绝对没最终战胜美国的希望。但是,如果要对美开战的话,山本将竭尽全力确保实现日本的战争目标。他怀疑日本海军能否在出动大部分舰队占领南洋广大地区的同时抵挡住美国海军对日军侧翼的进攻。山本想出的解决方案是迅速采取行动,瘫痪美军太平洋舰队,然后在南方的行动将毫不动摇地进行下去,并巩固日本的新战果。山本很看重航空作战,因为他早期曾在日本海军航空部队任职。随着日本海军航空部队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山本也开始考虑对珍珠港内的美军舰队进行空袭。这项计划,或者说后来所谓的“夏威夷作战方案”,成了日军实现其目标的手段。

  山本组织起了一批计划人员,研究可能采取的夏威夷空袭行动。第一批受命的军官中就包括黑岛龟人大佐和源田实中佐,他们提出了可行的空袭计划,并强调需要出动由六艘航空母舰组成的机动部队发起突然袭击,舰队将在海上加油以完成长途航行。在黑岛龟人和源田实的计划中,日军空袭的重点是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和珍珠港内的陆基飞机,这些目标将在未来的空袭中成为主要目标。黑岛龟人和源田实的珍珠港空袭计划中绝对没提及其他战略目标,如储油设施、干船坞等。

  不仅是在联合舰队和军令部中,还有在负责执行珍珠港空袭计划的第一航空舰队参谋部内部人员中,都对夏威夷空袭行动的可行性存在分歧。最终,该计划被提交给日本海军军令部,并于1941年9月10日至13日在东京海军大学内部进行了兵棋推演,推演结果证明了珍珠港空袭计划的可行性,但军令部认为,机动空袭兵力被发现的可能性太高,这几乎会使日军所有的航空母舰都处于危险之中。山本大将手下的参谋人员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们强调了山本司令长官的观点:

  “从战略上来说,目前的态势,即从夏威夷群岛出发的美国舰队所造成的态势,无异于将矛头对准了我们的咽喉。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宣战,鉴于我军南洋作战行动的距离和广度,侧翼将即刻受到美军的严重威胁。简言之,夏威夷空袭行动对于成功完成南洋作战行动绝对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我认为,如果采用常规作战方式,那么成功的可能性会很小。简言之,我的计划是一个绝望的构想……因为对完全安全、正确有序的正面攻击缺乏信心;若还有其他合适的人来接替我,那么我随时准备毫不犹豫地退出。”

  与海军军令部争论时,山本同样表达了这种“要么按照我的意思去干,要么就选择离开”的观点。没有人愿意让联合舰队司令长官辞职的,因此经过大约一个月的审议,最终批准了空袭珍珠港的计划。

  与夏威夷空袭行动一起,日军还制订了辅助作战计划,旨在占领美军位于威克岛、关岛和菲律宾的基地。占领这些地区将巩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攫取的中太平洋岛屿,这些岛屿有助于在日本海军与美军舰队展开最终决战前,筑起一道针对美国海军的坚不可摧的屏障。

  图1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攫取(说得好听一点叫“委任统治”)的中太平洋岛屿

  这也是日本原先建立在稳健原则基础上的战略。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禁止美国在珍珠港以西建立任何基地。日本退出《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后,美国海军委员会在1938年年底提出了四十项提案,包括加强在夏威夷以西的防御。

  但是,这方面的拨款从未获得国会通过,因此如果日军发动进攻,那么夏威夷以西的美军基地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沦陷,这将使美军在夏威夷以西的整个西太平洋地区都没有基地可用。也就是说,美国海军计划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必须从珍珠港发起,并获得来自珍珠港的支援。

  日本方面认为,用于解决自身石油问题的时间是有限的。在1941年11月5日召开的御前会议上决定,如果在1941年12月1日之前未能打破外交僵局并谈判成功,那么日本将断然与美国和英国开战,发起针对夏威夷和南洋的作战行动。

  图14.1931~1941年日本的石油进口情况,图片引自《大东亚补给战》一书

  导致日本高层在此次御前会议上采取这一立场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日军发起南洋作战行动的时间越推迟,美、英、荷、澳四国的兵力就越壮大。例如,马来亚和菲律宾的陆军兵力正在以每月四千名士兵的速度得到加强,空中力量和基础设施也在增加。日本方面还担心,在此期间,美、英、荷、澳四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关系会慢慢的紧密;还有人担心,苏联可能会在来年春季进攻日本。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日本必须确保南洋作战行动已顺利完成。另一个问题是天气:如果在12月以后发起南洋作战行动,那么东北季风将使两栖登陆作战所需的气象条件慢慢的变复杂,这也将影响参加夏威夷空袭行动的舰艇——海上加油是第一航空舰队走完空袭珍珠港所需的遥远航程的绝对必要条件。气象研究表明,在12月,平均只有7天的天气条件允许完成海上加油;随着冬季的到来,预计这一数字还会减少。

  不过,决定开始发起进攻行动的最终因素仍然是日本的石油储备情况。日本人意识到,石油是制约其战斗力的瓶颈。在确保石油来源方面,任何长时间的拖延都是灾难性的。的确,在1941年10月下旬的一次会议上,认为日本需要在1942年3月前占领南方地区的油田。如果没能在这一时间前拿下南方的油田,那么再加上正常的库存枯竭和油田恢复生产等因素,日本将在大约18个月内耗尽自身的石油储备。到1941年9月,日本的石油储备已降至5000万桶,而单单日本海军每小时就要烧掉2900桶石油。日本已经到了十字路口:如果什么都不做,那它们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耗尽石油储备和失去主动权;若选择战争,那它们很有一定的概率会输掉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考虑到第二种选择有成功的可能性,而第一种选择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日本人选择了战争。

  在这个冲突前的时期,有许多关键节点需要打通:日本人认识到了石油对现代化战争机器的重要性,在辽阔的太平洋战区,开展任何军事行动都需要大量石油;日本海军愿意派出一支庞大的机动部队(组成该舰队的舰艇都是无可替代的)前往数千海里外的敌对海域(以及该行动将要消耗的所有燃油),攻击强大的敌舰队,这样做是为实现日本在石油方面的自给自足;与这一行动同时开展的作战将夺取美军在中太平洋地区的所有岛屿和基地,这将确保日本控制从美国西海岸到波斯湾之间的所有产油区。

  最后,就是对突袭珍珠港的具体计划了。假如没有油轮,日本海军就不可能完成这项任务。在意识到这一点的前提下,日本方面是否会意识到美国海军对石油也有同样的需求?